发布时间:2022/2/26 14:47:20来源:追溯系统
追溯系统在中国真是个奇葩的存在。国家关于追溯系统建设的支持政策层出不穷,各级政府也都在积极响应号召,政府出资建设或者鼓励支持企业自行建设追溯系统。但如果我们把市面上提供追溯系统建设的技术公司都放在一起,会发现他们彼此之间是那么的不同。
一些技术公司提供的追溯系统,可以理解为农产品的生产档案记录系统,或者叫质量承诺合格证系统。这样的追溯系统,一般是由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建设使用。他们更关注的是种植生产的过程透码和品质承诺。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也是沿用了这样的思路,将自身的生产过程信息化、档案化、透明化,在山东、河南等省份,这样的追溯系统有时会被升级为一个更符合市场口味的概念“透明工厂”。
还有一些技术公司提供的追溯系统,可以理解为防伪溯源系统,是由之前市场上广泛流行的防伪验证系统进化而来。这些技术公司往往都脱胎于防伪码提供商、防伪设备提供商,系统名字从“防伪”升级为了“防伪溯源”,相应的这些技术公司也都加大了自己在软件以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上的宣传力度。防伪,又通常跟另一个词放在一起,防窜货,因此,这些技术公司往往声称可提供防伪溯源、防伪防窜、一物一码防伪防窜这类的解决方案。
更有一些技术公司,或者应该说是营销方案提供商,把追溯系统描绘为“码上营销”系统。他们的理念也往往更贴近于上述的防伪溯源概念,本质上脱胎于之前的码上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扫码抽红包、扫码玩游戏、一物一码营销等,都常见于这类追溯系统。
造成以上三种追溯系统的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三类追溯系统提供商的“出身”。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商,一般之前从事于农场管理软件开发;防伪溯源追溯系统提供商,一般之前从事防伪码生成、防伪设备销售;码上营销追溯系统提供商,一般之前从事于企业营销策划。大家都是基于自身对市场对政策的理解,在搭国家大政方针顺风车的前提下,努力将自己的经验优势转化为市场占有率。但这从某种意义上,造成了购买追溯系统的政府、企业产生了概念混淆,不清楚追溯系统到底应该是个啥,或者说哪些功能是基础的,哪些是提升加分的。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追溯系统,就应该是“质量安全追溯”,而非“防伪溯源”,更非“码上营销”。但任何技术都要强调市场化,不然就沦为政策孤岛,不具备可持续推动的生命力。因此,一个好的、合格的追溯,应该是具备以上三类功能,同时要持续创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效益、为政府解决抓手,并能很好的调和其中可能存在的实施性矛盾,避免造成企业应付、政府无力、消费者无感的尴尬局面。追溯系统,不应该是三个江湖,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因此,如何更好的兼容品质档案追溯、防伪溯源、码上营销,以简洁、实用的技术为企业创造品质营销价值,是检验技术提供商理念与技术水平的现实标准。